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天天关注:沪上学校发布首个校园垃圾分类标准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3-06-06 15:07:37


(相关资料图)

让经过分类的垃圾在孩子眼前变废为宝,并让他们亲手体验垃圾分类并得到认可,是校园推进垃圾分类的有效方式。经过近4年实践,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昨天发布一系列垃圾分类标准,这是全国首个由学校发布的校园垃圾分类标准体系。

正确分类换星星记者注意到,该标准体系包含可回收物站点设施配置导则、垃圾分类“绿色积分”设置指南、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兑换指引、校园常见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投放指南、低年级/高年级垃圾分类教育课程设计导则、校园垃圾分类学习评价导则等多项标准。 这些标准均是在七宝实验小学实施了多年的垃圾分类规则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所得。 记者在七宝实验小学上海校区看到,面向校门不远处有一个柠檬黄色的“集装箱”,这其实是一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集中投放点。 “集装箱”的5扇窗户按周一到周五的顺序依次排列,上面注明了每天可以投放的垃圾种类:周一废旧织物、周二废纸张、周三废塑料、周四废金属和玻璃、周五纽扣电池或充电电池等有害垃圾。从2019年秋季开学至今,这个“集装箱”始终坚持这一分类标准。 四年级的沈歆妤今天带来几件换季后不需要的衣物,交给值守的家长志愿者后,在积分卡上敲上1颗星星。 “每天把分好类的垃圾送过来,可以敲1颗星星,集齐100颗,就能换1颗金色星星啦!”沈歆妤说,整个学期每天坚持垃圾分类,就能有1颗金色星星,可以兑换学习用品或很抢手的课外实践活动名额,又或者以自己的名义给校园里的绿植挂牌,甚至和校长单独共进早餐,代表学生提问提建议。 更认同分类意义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生活垃圾按照“四分类”标准,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但在七宝实验小学大上海校区,可回收物不仅要进一步细分,还要按照要求预处理,比如废旧织物要洗净晾干,折叠整齐,用绳子扎好,不应把扣子和拉链拆掉,又比如PET塑料瓶应拧开瓶盖,倒光瓶内液体,冲洗一下,和瓶盖一起放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袋内。 为何学校要多此一举?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校长王瑾表示,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处置利用需要等进行调整,虽然目前上海实行“四分类”,但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生活垃圾进一步细分种类投放是主流趋势。 “我们发现,‘四分类’虽然比较容易记忆和掌握,但对孩子们来说,更精细化的分类更能促进他们对垃圾分类意义的认同。”王瑾说,只有按照要求预处理而且是当天能够回收的种类,“集装箱”才会收,否则孩子们辛辛苦苦带到学校的垃圾会被拒收,这样做是为了强化一个概念:只有正确分类和预处理的垃圾才能“变废为宝”,才有价值。 也就是说,正确分类和预处理垃圾是有道理有意义的,这样的教育比刻板宣贯法律和空喊意义更深入人心。 更容易复制推广在学校东北角的餐厅外侧,记者注意到一套湿垃圾处理系统。 据介绍,这套系统每天可“吃”下500公斤湿垃圾,通过微生物菌群分解湿垃圾,分解出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水、油和少量粉状固体废弃物。废水通过城市污水管道排放,废油可以制作生物柴油等,固体废弃物则作为肥料种植绿化。 经过这套系统处理后,湿垃圾的减量率可达90%到95%,也就是说,一袋纯净度较高、约1公斤重的湿垃圾扔进机器,最后只产生50克到100克的肥料,用来滋养学校湿垃圾科普展示区内的绿植,也可以奖励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学生,让他们带回家种花种草。 引入湿垃圾处理设备的目的和设置“集装箱”相似,也是为了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强化正确分类的价值,让他们认同分类的意义。 “目前这一标准尚处于企业标准等级,我们正在采集、分析更多上海校园在垃圾分类方面已有的试点经验,以此为基础,推进校园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上海市企业绿色发展联盟副秘书长李伟表示,将一个学校的垃圾分类规则上升为标准,更有利于复制推广,未来,上海各行各业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先进经验都可以通过制定标准等方式“走出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